close

展覽資訊|2024 / 01 / 27 Sat.-2024 / 05 / 12 Sun. 10:00 - 18:00 臺北當代藝術館

策展人 |林欣傑 Keith Lam、蔡宏賢 Escher Tsai

展覽介紹|

當AI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創造界線逐漸模糊不清時,日以繼夜無休止地持續運算,完美無暇地組合出真假難辨的文字、影像、事件與歷史。AI人工智慧如新世代的潘朵拉盒子,同時開啟了希望與恐懼。面對AI人工智慧的高速進展,隨著勾勒未來美麗世界時,我們對AI人工智慧是如何演算出結果而下出判斷的不確定性感到憂心,也對AI人工智慧被資本與強權把持所產生的性別、種族、觀念、言論、創造、歷史、法律與政治等控制與生存偏見感到不安。
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已經被剝奪了不AI的選擇,AI人工智慧狀似溫柔地擁抱人類,更像是冷靜殘酷地向人類切割道別。人類是否能夠建立起真正開放、可信任、共享的AI人工智慧系統?或是AI人工智慧已經如無限套疊的俄羅斯套娃黑盒,朝向自主沒有止境的高速演化進程,一切都終將無關人類,待衝出層層黑盒,嘶吼著「你好,人類!Hello, Human!」,正是AI人工智慧向舊物種人類告別之時。

你好,人類!Hello, Human!

【關於展覽】
1.展覽的一開始是兩個不約而同的雙頻道錄像作品,一個是不同影像相同文本,一個是相同影像不同文本,滿有趣的,剛好兩個相反,製造出共時性與錯置的連結,在A面與B面之間交會
2.這個展覽有趣的地方是,雖然AI是本體,但是AI同時也只是一個帶領我們突破領域界線的工具,我覺得畫框就好像多啦A夢的穿透環,摺疊了過去與未來,透過生態池演繹生命的起源,再透過屋台系列無限重組與拼湊一個新的時空
3.以下不皆為不負責任心得分享,有些來自展品自帶的介紹、有些來自解說員的詮釋、有些來自我個人觀點的解讀,經過幾個月的沉澱混合在一起啦XD

【一些有趣的作品】
刪不了的符號:仔細閱讀這個作品,除了標點符號、表情符號和特殊字元外,內容已被遮蔽或塗黑,留下的停頓和模糊的時間戳,透過網路演示存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維度中,影像不間斷的流動,呈現出各種未被聽見的聲音的情感張力,滿有衝擊力的呈現出”被消失“這個現象,讓觀眾思考社交媒體分析及審查的實踐帶出的文化與影響。

回口:人們對別人說的話,形塑了我們自己的樣子,但有沒有可能,生成了結果如果是完全錯誤的?在人類滅亡的那一天,AI可以代替我們創造/擁有所謂的”民族“或是”人類學“嗎?如果可以,那現在的我們到底是什麼?人類到底是什麼?

偉萊斯之書: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?人類的感知如何形成自我欺騙,在這樣世界裡,什麼是真的?那真的很重要嗎?

貴族貓宮:英國一個實驗室跟皇家保護動物協會合作,由AI為貓咪打造一個烏托邦世界,透過演算法提供貓咪需要的食物、水、空間、裝置、包括設計遊戲,在這樣的情況下AI照顧者與貴族貓的幸福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?試想一下,如果住在裡面的是人類呢?

街頭對戰:簡單來說就是AI出題、AI參賽、AI評審的無限辯論賽。沒人知道人工智慧不間斷的問答下的最終產物,是否能逼近智慧的本質?抑或是更能顯現人工智慧狹隘的偏見與碎片?

【花葉與病毒】
我很喜歡這一系列作品,他的內容很厲害,但涉及太廣&超出本人知識範圍,無法用言語解說,僅此代表所有無法三言兩語表達的所有展品。總之......他還有一些經濟學、人類學、生物學、集體意識等牽涉複雜且深奧的內涵,不一定能說自己有看懂,但覺得有來看展真是太好了!

你好,人類!Hello, Human!

【太空歌劇院】
這個展區呈現了那幅得了藝術大獎的AI創作以及後續法院辯論的內容,當數位為藝術帶來革新變化,那個界線在哪裡?這個作品彷彿成為了某種對話平台,探討變化中的AI藝術本質,驅動著關於人類創意和科技角色的思考。因為當場閱讀了很久,覺得滿有趣的所以額外補充這個辯論:
你好,人類!Hello, Human!
A.獨創性和人類作者要求
A.1.應該具有「人類創作者」的身分,猴子不能在用相機拍攝的相片上註冊版權(讀到這裡我想到之前看過大象畫畫的報導......那這也不算嗎?所以人類可以隨意剝削動物反正他們不受版權法保護?)
A.2.作品中的傳統創作元素(例如文學、藝術、音樂等元素),是否實際上不是由人而是由機器構思和執行的?
AI的貢獻是「機械複製的結果」,還是代替「作者自己的原始核心概念」?

B.分析
B.1.根據作者說法,他最初使用Midjourney生成影像,再使用Adobe Photoshop美化和調整各種細節,最後使用Gigapixel AI升級影像
B.2.藝術家認為他具有「創造性投入」(),包括輸入一系列提示、調整場景、選擇要關注的部分、口述影像的語氣等
版權法保護的是「在任何有形表達媒介中,創作者的原始作品」
他提供了某種指導作品基調的專業術語,例如藝術流派、用色的選擇、定義構圖等,指導軟體生成影像(他裡面寫說他用了624次指令)
B.3.法院認為中間那些對話過程可能涉及創造力,但受到版權保護的部份是要算文學作品嗎?這並不能跟最後生成的影像掛勾,最後生成的影像還是不算(他說這是「對各種工具的實用性做出價值判斷」)

【一些其他有看到的討論】
1.AI消化了無數張圖像然後模仿,等同自動剽竊(但,人類是怎麼學習的?不就是從看別人的作品開始,研究前人的技術,學習他們的技巧,最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?)
2.戰勝對新科技的否定與恐懼:AI是工具,沒有人就沒有創造力。
3.AI能贏過人嗎?下棋贏過人類之後,藝術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宜蓁 的頭像
    宜蓁

    宜蓁的部落格

    宜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